首页 > 新闻资讯 > 食品添加剂冤在标准上

食品添加剂冤在标准上

2011-08-10 [711]

   4月以来,我国台湾地区食品饮料行业爆发的塑化剂事件在大陆形成强烈冲击。被瘦肉精、染色馒头、毒豆芽、毒花椒……搞得焦头烂额的老百姓再次被食品添加剂刺痛了早已脆弱的神经。人们把这一切都归咎于随意、恶意添加食品添加剂。“仔细看看,有没有食品添加剂,有的话就不能要!”这是记者近从家人、朋友以及在超市购物时顾客那里听到多的一句话。


  但事实上,中国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实在少得可怜,依法生产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有质量标准的不到300种
  
  
  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民进中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加强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的监管。该提案称,目前我国生产的食品添加剂达到23大类、2300多种(其中食用香料1800多种,食品添加剂400多种,食品加工助剂100多种),直接产值超过3000亿元,已经成为食品工业重要的行业之一。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2009年6月1日起,我国食品生产企业,特别是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卫生部也于2008年下半年发出通知,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卫生许可证到期后,不再颁发新的卫生许可证,而是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生产许可证。但作为认证依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质局发(2005)202号公告所公布的食品添加剂名录,仅覆盖了2300多种食品添加剂中的不到300种,至今也没有更新。也就是说,目前大约只有13%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能有资格申请生产许可证,而大多数企业处于不得不违规生产的尴尬局面。


  关于不到300种这一说法,记者在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秘书长薛毅那里得到了认可。薛毅表示,目前已有的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标准,基本都是参照国际组织或相关国家的标准。而给一种新的食品添加剂制定标准,尤其是安全性方面的标准,需要长时间的检验,所以进展不会很快。
  
  
  终于出台的标准笼统而原则
  
  
  复配食品添加剂是目前食品添加剂行业高速发展的生力军,其品种更新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毫不为过。近人们所听到的牛肉膏、一滴香等,都是复配食品添加剂。但牛肉膏、一滴香被认为也是食品安全的罪魁之一。业内专家认为,这些“前所未闻”的复配食品添加剂被当成罪魁,是有点冤的。因为这些复配添加剂的使用剂量甚至合法性,在法规上都是空白。


  7月5日,卫生部发布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并将于9月5日起实施。《通则》终于对复配食品添加剂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为了改善食品品质、便于食品加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物理方法混匀而成的食品添加剂,包括复配着色剂、复配防腐剂等。


  但是,这个终于出台的《通则》仍旧是笼统而原则,甚至含混不清。


  比如在复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上,《通则》规定,复配食品添加剂在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在复配食品添加剂的质量上,《通则》规定,复配食品添加剂在生产过程中不应发生化学反应,不应产生新的化合物;复配食品添加剂不应有异味、异臭,不应有腐败及霉变现象,不应有视力可见的外来杂质。


  实在想象不出企业在实施中该如何贯彻,执法部门又该怎么执法。如“在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这一条,多少才算“尽量”呢?又怎么衡量呢?


  已有的标准跟不上形势变化
  
  
  今年5月1日起,卫生部等部门明令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面粉增白剂这类被国人食用了20多年、也争议了10多年的东西,终于被从食品添加剂行列中清除出去。


  面粉增白剂是我国面粉行业对稀释的过氧化苯甲酰的俗称。面粉增白剂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引入国内,被列为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到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面粉中普遍使用。之所以可以使用,是因为稀释的过氧化苯甲酰除了对面粉有增白作用外,还有后熟、抑制霉变作用以及提高小麦出粉率的作用。目前面粉增白剂仍然是许多国家普遍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


  但是在一些发达国家,面粉增白剂早已下岗。1997年,欧盟已明令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其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也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而且欧盟还出台了更严格的法律,规定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置于观察,随着使用条件的变化及新科技信息的出现,还应对食品添加剂进行重新评估。


  显然,在对待这类曾经可以使用的添加剂上,有关部门一直是向低标准看齐的,即无害就可用。


  而这次国家相关部门取消面粉增白剂的食品添加剂资格,是由于新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由原来的“无害可用”改为现在的“非必要不用”。


  专家表示,面粉增白剂在2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从引进、普遍使用到争议、全面禁用的过程,这说明食品添加剂标准并不应一成不变。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部门要永远保持对食品安全的高度警惕性,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要以科学、严谨、及时的态度及时修订、重订、改订相关食品添加剂标准,切不可以不变应万变。
  
  
  出了问题棍子总打在企业身上
  
  
  据了解,日前,国务院已经要求卫生部从严审核、制定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国家标准,并要在2011年年底前公布复配食品添加剂通用安全标准和食品添加剂标识标准。对暂无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有关企业或行业组织可以依据有关规定提出参照国际组织或相关国家标准产品标准的申请,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要加快食品添加剂标准制定。卫生部、质检总局要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措施,做好标准制定完成前的生产许可和监管衔接工作。质检总局要及时审查公布获得进口许可的无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名单,拟生产同一品种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可以按相关规定提出制定标准立项建议,在卫生部制定并公布该标准后,按有关规定申请生产许可。


  “2011年年底前”、“加快”、“尽快”,这些字眼都表明在亡羊补牢。


  压力大的是生产企业。在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之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日子很难过。事件一出,有关部门不是反思管理上的巨大漏洞,而是一棍子打在食品添加剂企业身上,而且是棍扫一大片。很多产品被工商部门勒令停止销售,很多企业被勒令停产。这让很多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备感委屈。他们表示,许多食品添加剂产品根本没有相关标准,他们就是想申请“许可证”,都不知道怎样生产才叫“许可”。


  可以这样说,现在对食品添加剂相关质量标准关注的是生产企业,因为这直接涉及企业的生存。河南蓝宇化工有限公司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自从食品添加剂引起人们的关注以来,尤其是国家相关部门加强了对食品企业的管理,再加上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一些误解,客户对企业的产品要求更高了。如果他们没有合格的生产和销售证件,客户是不敢接受他们的产品的。而在过去,很少有客户会详细追问是否有这些证件。所以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越完善,企业的销售工作也会越规范,越容易。


  薛毅表示,目前国内食品添加剂,无论从生产技术,还是工艺水平上来说,并不落后于国际水平,换句话说,只要是正规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其产品的合格率是有保障的。因此,只要我国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参照标准,以安全性为保证目标,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是可以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